跑步虽好,为什么99%人坚持不下来?6月6日晚20:00,来刘润直播间,听张展晖老师分享:轻松跑:高效能人士的必备习惯。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预约。
(资料图片)
观点 / 刘润 主笔 / 二蔓责编 / 李桑
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913篇原创文章
最近几年,我能特别明显地感觉到:
外部的红利褪去,前进的速度变缓,我们又回过头来重修“管理”这一堂基础课了。
越来越多的企业,开始从“向外部要增长”,过渡到“向内部要效率”。去年的年度演讲中,我也提到:
管理,是永远的护城河。
但是,也有很多同学对我说,管理,很容易说,但是很难做。
的确,管理的问题,是层出不穷的。面对越来越多的员工和越来越复杂的层级,该怎么办?人才的入离调转,该怎么应对?企业的选育用留,该怎么解决?这么多的人员信息,该怎么管理?那么多的管理模型,该用哪一个?
怎么办?到底该怎么办?怎么才能把“管理”这一堂基础课给补上?
刚好最近,我和飞书的同学有了一些接触,也问了他们不少的问题。你可能也知道,飞书的母公司字节跳动在管理实践中,也特别青睐飞书的产品。而今天的字节,已经有了10多万的员工。这么多的人,意味着大量的人事信息,和入离调转、选育用留问题,你们是怎么来应对的?又是怎么来思考的?然后呢?还有吗?
飞书的同学说:管理的“上层形式”也许会变,但管理的“底层逻辑”是永远不会变的。
管理10多万人的底层逻辑,仍然是定好目标、招好人、用好人、激励好人。
什么意思?
让我一个一个与你分享。
优化面试,把面试官武装起来
李熙宁告诉我,过去,我们在面试人才的时候,更多是在对候选人提要求,却很少对我们自己提要求。
我们会关注候选人的学历程度、专业背景、工作履历,但是很少关注我们自己是不是把一场面试做得足够好了。
要知道,当一位候选人成为我们的“选项”的时候,我们也只是候选人的一个“选项”。越是优秀的人才,他面前的选项越是多,也越是考验我们对这场面试的重视程度。
所以,去年的5月份,我们正式发布了飞书的新一代人才管理套件:飞书People。这个套件,包含了飞书人事、飞书招聘、飞书绩效和飞书OKR。其中飞书招聘的不少功能,就是冲着优化我们的面试来的。
比如呢?
比如,面试时间。
好的人才,很忙。他们不会赋闲在家。他们通常都在非常重要的岗位上。一直开会,一直出差。好的面试官,也很忙。他们也在开会,也在出差,甚至,连仔仔细细地看几份简历的时间都没有。这样一来,约一次见面,就很困难。好不容易约起来了,其中一位又出差了。一周后再约,候选人早就被抢走了。
所以,在飞书招聘里,视频面试就是一个默认设定。不需要出现在同一地点,只需要占用同一时间,那就简单多了,你总能在双方的日程里见缝插针。
那之前来不及仔细看的简历呢?同步查看。
应聘岗位、学历程度、专业背景、工作经历,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。一边看,一边提出针对性的问题。现在,视频效果这么好。我们已经有90%的面试,都是通过视频在线完成的。
再比如,面试问题。
面试,是一项极其专业的技能。大部分面试官,是没有经过专业的面试训练的,很难问出好问题。想了解一个候选人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,怎么提问?很多人会问:你能胜任吗?候选人回答:能。想了解能不能抗压,怎么提问?很多人会问:你能抗压吗?候选人回答:能。然后,就都没有然后了。
所以,我们在飞书招聘里,预设了一个题库。比如,你要招一个体验设计师,你就在面试助手里,选择“体验设计师模板”这个题库,直接拿面试问题:
请分享一个你认为最失败的项目,再来一次怎么做?
题库里,有关于考点的详情,供你对照候选人的回答,作参考。
对于技术岗位,视频面试也支持编程类题目的在线考察,从而准确考察候选人的技术能力。
说再多次面试重要、面试重要,都不如把面试题库放在面试官手边。这就是工具的价值。
而所有的面试视频,都会自动变成文字记录,同步给下一位面试官。同时,面试官的评价,也会同步。
简历、面试问题、面试评价,都可以在飞书招聘的“三合一工作台”上实现。这样,我们就可以给面试官穿上盔甲,把他们武装起来,快速地锁定人才的时间,也快速地识别人才的信息。
给自己提更专业的要求,也给人才提供更好的面试体验。
资料页,让每一位人才都被看见
我问李熙宁,可是,这么多的人才,这么多的学历程度、专业背景、工作经历,根本就记不过来啊。
记不住下级同事的信息,管理者就没办法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,就没办法给他们分配最合适的任务,做不到“人尽其才”。记不住同级同事的信息,员工就很难在彼此之间产生最初步的了解,更不用谈进一步的信任、协作了。
怎么办?
李熙宁说,是的。所以,在飞书人事里,这些关键的信息,都必须被看见。
你看,这是在飞书里的“资料页”。这一页,就像是一张“英雄卡”。他所有的长项、学识、评价,都展现在这个小小的页面当中。只要在员工汇报线之上的管理者,就可以随时了解他的闪光点。
李熙宁说,一家公司、一个部门突然出现刚加入或是从别的部门调来的新人,是很稀松平常的事。但是,如何发掘出他们的闪光点,从而把他们放到最能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,就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大课题了。现在,管理者只需要点开他们的“英雄卡”,就能知道对方和业务的契合程度、有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、过去的绩效如何、是不是我要找的人。
关键的信息看得见,人才才能被看见。
被看见,才能更好地排兵布阵,做到“人尽其才”。
你看,这是一张清晰的汇报线树状图。对于大部分管理者来说,这就是一张洞察组织人员的“排兵布阵图”。而对级别更高的管理者来说,这就是一张运筹帷幄的“组织架构”。
看得见,更看得清。
而且,这个“英雄卡”,不仅对管理者有用,对员工之间的协作,同样有用。
什么是协作?协作,就是共同完成同一件事,实现同一个目标。所以,在员工和员工中间,即使没有汇报关系的查看权限,每个人也可以查看彼此的基础资料和OKR。基于基础资料,快速地产生了解、信任,而不是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团建。基于OKR,快速地对齐目标、需求,而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说“你应该帮我!你快帮帮我!”。
你看,这个“资料页”看上去简单,但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我们有句话,叫做“context not control”。信息是资源,而不是权力。信息只有流动起来,才有价值。否则,就会变成少部分人的权力。
让人才被看见,也让人才被记住。
隔层审批,做好隔层的管理
可是,这个“资料页”,最多也就是关注到同级和直属下级吧。要是想关注到隔层的人才,那这么多的“资料页”可就真的看不过来了。
假如,一名第一层的管理者管着10名下级,10名下级又各自管着10个人。那么,光是第三层的“资料页”就有100张,根本看不过来。但是,这100名第三层员工里,又有第一层管理者重点考察的对象,怎么办?
李熙宁说,在飞书人事里,隔层的人才,也要被看到。
你看,所有的新发Offer、员工异动、离职申请,都会审批到向上两层的管理者。新Offer,将发给候选人刘林。张咏梅,决定回老家发展,并申请在一个月之后离职。谁离职,谁加入,谁调转,以及相关的原因、细节、信息,都能得到隔层管理者的关注。
及时了解,也及时行动。这样,在面对重点考察的隔层人才时,我们最起码还有“最后一次机会”。
就比如,张咏梅的离职。为什么突然选择离职,除了想回老家发展之外,还有没有其它方面的原因?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,你愿意留下来吗?如果你决心要走,那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建议,看看我们有哪些地方是特别需要改进的?
优秀的管理者,会把这些内容,作为日后改进的方向。
而不是眼睁睁地看着人才一个一个走掉,还置若罔闻。
团队统计,量化管理能力
可是,我们总是口口声声说,需要优秀的管理者,也总想找到优秀的管理者,那什么样的管理者,才算是优秀的呢?
李熙宁说,通过飞书人事,我们在一定程度上,做到了“优秀的管理者”的量化。
你看,这就是我的“团队统计”。通过这份统计,就能清楚直观地看到我的“管理能力”。
比如说,团队绩效。
我们把绩效,分成了8个等级,F、I、M-、M、M+、E、E+、O。对应成中文就是,不合格、待改进、符合预期-、符合预期、符合预期+、超出预期、超出预期+、卓越。
如果说,我们把M看做是“好和不好”的分水岭的话,那么2022年,可以看到,在较高的两个级别,我带得是比较好的。所有的11名人才,都拿到了M及以上的绩效。而在中间的两个级别,分化得比较严重。虽然有近百人拿到了M以上的绩效,但同时也有18人交出了不理想的答卷。
那么,对于这18人,就要着重地想办法了。到底是遇上了什么困难?是不是资源没给够?是不是方法有问题?能不能请绩效较好的人来分享一下?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。
再比如说,人员状况。
你看,我们团队截止到今年5月的离职率,是5.4%。这个数字,和去年比起来,下降了0.6%。但是,和其他团队比起来,仍然有差距。那么,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是不是在招聘阶段,没能很好地识别出人才的意愿和能力?是不是我的管理方法、公司的规章制度出了问题,导致了人才心灰意冷?是不是没能做好激励、提供帮助,才让人才陆续离开?
这些来自团队绩效、人员状况的问题,都要通过可量化的数字,清晰直观地暴露出来。
尤其,是在“业务投入”这件事上。
你看,这就是我们的成本中心。
一个项目、一摊业务,涉及到的部门多了、人多了,就特别容易出现算不清账的情况。很多觉得自己产生了利润的部门,到了年底才发现,其实自己一直在亏钱。
为什么?因为我们真正的业务投入,可能远不止我们“看到”的这些。比如,为了做好产品,我们可能投入了设计、运营、市场、销售等多个岗位。这些“看不见”的投入,很容易就被我们忽略掉了。等到年底再由财务算出来,早就来不及了。
于是,我们就通过成本中心来解决这个问题。
一个项目、一摊业务,到底涉及到了哪些人?这些人,都来自于哪一个部门?又意味着多少的人力成本?这些问题,都可以搞清楚。
这不仅仅是为了知道团队到底花了多少人力成本、鉴别管理者到底优秀与否,更是要及时发现在团队管理中所真实存在的问题,才能针对性地解决。
管理,可不能只靠“感觉”。
休假日历,保护人的善意
可是,管理,不能只靠资料卡、审批、团队统计这些“冰冷”的数字,还得有一些“温暖”的举措吧?
李熙宁说,是的。所以,我们也为人才准备了一个“家庭关爱假”。
工作再忙,也不能忽视对家人的关心和爱护。当他们需要陪护父母、爱人、子女的时候,就可以请这种假。一年10天。
但是,符合请假条件的人,应该不少吧。再加上其它大大小小乱七八糟的假,业务不会受影响吗?
李熙宁说,通过飞书人事,我们就可以管理好假勤状况。
你看,这就是一张团队的休假日历。
2月的13日和14日,吴晓请了两天的年假。15日,陈欣请了一天的年假。17日,更是赶上了大面积的休假。
这些假勤状况,就清晰地展现在了休假日历上。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份日历,来相应地调整业务动作。比如,需要大量人手的工作,要避开2月17日。比如,吴晓有2天的时间不在,要安排好Backup人员。比如,14日下班之前,要check好陈欣的工作进展。
我们总说,管理的本质,是激发人的善意。
所以,既要有“冰冷”的业务,也要有“温暖”的人情。冰冷太多,人才是会心寒的。温暖太多,组织是会涣散的。两者缺一不可。
这样,人才与人才之间,才能像战友一样协作。人才与组织之间,才能像朋友一样一致。
围绕目标开会,协作才不会乱
可是,这么多的人才,协作起来,真的不会乱吗?
李熙宁说,不会。因为我们每周都会通过飞书OKR,围绕着目标开会,跟进进展状况。
OKR,就是Objectives & Key Results。一种Intel率先使用,Google发扬光大的,目标管理系统。简单来说,OKR就是年初你结合公司、老板,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,定好O,以及与之对应的KR。然后列好具体的行动计划,咔咔咔干一年。年底,用KR来评估这个O做到了没有。
今天用OKR的公司,不在少数。但坦白说,真正能坚持下来,并且把OKR用好的公司,其实不多。
为什么?
因为只“设定”了目标,没有“跟进”目标。
有的人走了很久,但路线可能早就已经偏离目标了。有的人尝试了很多次,但迟迟找不到通往目标的正确方法。有的人一直在跑,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跑到哪个位置了。所以,设定一个远大的目标,很重要。每周围绕着目标进行校对,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路上,确认好自己的进展状况,同样重要。
所以,我们每周都要在部门周会上校对OKR进展状况。现在,公司所有人的OKR,都在飞书OKR里做了对齐。只要你点击别人的头像,就能看到他的OKR。
每一项行动计划,完成得怎么样了。KR,有没有相应地发生。如果发生了,有没有什么特别宝贵的经验,值得分享的。如果没有发生,下一步应该怎么样调整,有没有可以借鉴、学习的对象。
不要埋头单打独斗,不要盯着老板喜不喜欢你,甚至不要望着彼此的眼睛,而是要望着大家共同的远方。
这就是飞书OKR背后所信仰的管理哲学。
360度环评,客观才是考核的关键
可是,据我所知,大多数用OKR管理的公司,并不用OKR的完成度来直接考评员工。那你们要靠什么来完成考核呢?
李熙宁说,我们在“飞书绩效”里,把OKR,以及员工的重点工作产出、历史绩效,他的自我评定,以及周围员工的360度环评,一起提供给管理者,做考评的全面依据。
OKR、重点工作产出、历史绩效、自我评定,我都听过。这个360度环评,是什么?
360度环评,邀请你的上级,你的下属,甚至是别的部门同事,总之是和你有密切协作的人。因为你的努力和成就,他们最清楚,让他们来给你打分。
这样,我们不仅能知道一位员工做到了什么,同时也能知道周围的人认为他做到了什么,又是怎么样做到的。
通过360度环评得出的考核结果,才更加客观,才能和薪水、奖金挂钩。
但是,这么大的公司,这么多的人,发起薪水、奖金来,应该挺慢的吧?
李熙宁说,不会啊。我们的发薪日,在当月工作日的最后一天。
怎么做到的?
自动计算,异常推送。
你看,这么多的数字,要是一条一条地通过计算、核验、审批,那要等到猴年马月了。我们就用通过自动的计算,确保“计算”的过程能够快速地完成。通过异常数据推送,确保“核验”和“审批”的过程能够精准地实现。比如,叶慧心已经从技术岗转去了产品岗,谭恬美已经离职,就导致了异常数据。这些少数的、异常的数值,就需要重新确认。
这样,就能把薪水又快又准地发到人才手里。
既是一种高效,也是一种尊重。
最后的话
听完飞书同学的做法,你是什么样的感觉?
我的感觉是,管理越是难,越是要回归到最根本的地方。
什么是“最根本的地方”?
定好目标、招好人、用好人、激励好人。
围绕着这14个字,上层的方法、工具、行动,无穷无尽。
过去,我们想要补上管理课,想要提升管理者,想要成为更高阶的管理者,需要的是一位专业的老师、一次专业的培训、一套专业的课程。
现在,飞书People提供了一整套的工具。通过面试、资料页、数据统计、目标、360环评这些工具利器,赋能、提升、强化管理者,让管理者的动作更加规范。
飞书People,也正是以这14个字为底层逻辑。通过飞书OKR,定好目标。通过飞书招聘,招好人。通过飞书人事,用好人。通过飞书绩效,激励好人。帮助每一位管理者,更好地应对“入离调转”,更好地决策“选育用留”,更好地补上“管理”这一堂基础课。
人管好了,事儿就成了。
感谢飞书,给我带来的启发。
也祝愿所有的管理者:定好目标、招好人、用好人、激励好人。
注:文中李熙宁等人均为化名。
《战略,要有计划、有执行 》
一起把别人的顿悟,变成你的基本功
品牌推广 | 培训合作 |商业咨询 | 润米商城| 转载开白
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